赣商的儒商气质和家国情怀
陈德明
在中国商业的历史长河中,江右商帮雄踞中华商界900多年,闪耀着璀璨光芒,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赣商才俊,形成了独特的经商处世之道。
作为中国古代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,江右商帮的形成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。江西丰饶的物产为赣商的崛起提供先天条件,粮食、药材、夏布、木材、矿产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,瓷器、茶叶、纸张更是畅销海外。江西厚重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养分,推动赣商形成乐德好儒的传统,有的商业家族甚至是儒门世家。金溪陆九渊家族以精研理学著称于世,而药材生意在其家族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,族里百余人的吃穿用度都是靠经营药材来维持。可以说,在理学昌明、人文鼎盛的江西,像陆氏家族这种以商促文,以文滋商的情况非常普遍,这也让赣商带有浓厚的儒商气质和家国情怀,集中体现为以义取利、厚德诚信、笃行实干、和衷共济的精神特质,这些独特的精神气质代代相传,成为赣商的集体意识。
以义取利是赣商的价值取向。
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赣商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以义取利,在经营中有所为有所不为,时刻把责任和道义扛在肩上。赣商坚守“非义不取”,把遵守商业伦理作为追求财富的基本准则,把做人的道义作为追求利润的基本前提。比如,陆九叙经营药材生意的重要原则就是“不以权谲计数”,就是不搞权谋,不耍手段,让买卖双方都称心如意。赣商坚持“以义为先”,特别是在国家需要时,勇于奉献,把国家大义置于个人利益之前。抗战时期,黄文植全力支持抗日活动,收容流亡武汉的进步人士,创办《抗战到底》《抗日画报》;解放初期,朱仙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在全省率先将纺织厂改制成公私合营企业。赣商秉持“义达天下”,十分重视回馈社会,在发展教育、扶植亲友、建桥修路、赈灾救荒等公益事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宋明时期江西建立了众多民间书院,主要是由商人资助成立的,培育了大批人才,有效地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。当代赣商更是富而思源、回报桑梓,在家乡建设了众多学校、敬老院、医院、公路、桥梁,对全省慈善事业具有突出贡献。
厚德诚信是赣商的行为理念。
非诚信无以立足,非厚德无以载物。赣商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究其原因,离不开坚守厚德诚信的理念。赣商以德立商,坚持孝、悌、忠、信。近代商人陈筱梅将“厚德载物物始昌”,作为自己企业的企训。有的家族还把商业道德作为家规、族规的重要内容,要求全族遵守,推动了赣商经营伦理的发展。诚信经营是江右商帮的信条,由此形成了“以诚待客,以义制利”,“和气生财,公平守信”,“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”等一系列经营准则,为赣商共同遵守。赣商以诚立足,遵守儒家道德规范。不卖假货、劣货,不抬高物价不欺行霸市,是赣商的经商原则。清江商人杨俊之,“贸易吴越闽粤诸地二十余年,虽童叟不欺,遇急难不异捐赀排解。”赣商信誉至上,为后世所颂扬。清代茶商朱文炽,他的新茶由于路途耽搁而成了陈茶,便在出售时主动标出“陈茶”二字,以彰信誉。
笃行实干是赣商的经营作风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江西三面环山,一面滨湖,这种地理环境养育出低调内敛朴实的赣商。赣商低调谦和,讷于言而敏于行。和晋商、浙商、徽商相比,赣商历来低调朴素,不矜不伐,虽富而简。赣商踏实肯干,坚持一步一个脚印,稳扎稳打,把小买卖做成大生意。踏实肯干的精神让赣商涌现出一大批技艺精湛者,他们不仅以技谋生,还富有创新精神,塑造了江西品牌。雷发达家族的“样式雷”为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;刘志鸿创办的柔宇科技,柔性显示技术世界领先。赣商吃苦耐劳,跋山涉水,把江西的盐瓷茶药布等商品卖向全国各地;肩挑马驮,把大庾岭通道打造成明清时期商业运输最繁华、最繁忙的枢纽。
和衷共济是赣商的发展之道。
江右商帮之所以能跻身中国十大商帮之首,归功于抱团发展。赣商邻里互助,以亲族、同乡基础,以乡亲、亲情、友情为纽带,组成区域性商贩集团,俗称“客帮”,以弥补单独经营的不便,降低长距离贸易的风险。赣商异乡抱团,以地域为中心,以会馆为联络、计议之所,结成商帮,现存遍布于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的1500多个万寿宫会馆,是江右商帮团结发展的最好见证。另外,赣商还成立了盐帮、茶帮、布帮、药帮等众多行业性组织团体,推动行业集聚发展。比如,在经营景德镇瓷器的商人当中,都昌商人以数量众多、整体经营而闻名,形成了巨富名商,民国时期都昌瓷商中有妇孺皆知的“三尊大佛”、“四大金刚”和“十八罗汉”,属于典型的抱团发展。当代赣商继承了江右商帮抱团发展的传统,在省内组建各种行业性商会,在省外地区基本上都成立了江西商会,建造新时代的“万寿宫”,安义的铝合金商人在全国遍地开花。
以义取利、诚信厚德、笃行实干、和衷共济是赣商的精神集中表述,鲜明体现出江西文化熏陶下赣商的气质和特征。可以预见,在新时代里,在“厚德实干、义利天下”新时期赣商精神的引领下,当代赣商必将获得更大发展,重现江右商帮的历史荣光。
(作者系江西省商务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、博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