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9-24 来源: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会
江西“同心谷”的启动仪式,共同见证江西“同心谷“的诞生,由此共同商讨建设“同心谷”凝聚赣商力量实现赣商梦的大计。
这对于我们传承江右商帮文化、弘扬赣商时代精神;凝聚赣商力量,实现赣商梦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。
过去,赣商有着辉煌厚重的历史,江右商帮跻身全国十大商帮之列,“万寿宫”见证了江右商帮的辉煌。
现在,赣商驰骋东西,通达南北,却缺少见证繁荣的时代符号。
未来,赣商一定会取得新辉煌,实现“赣商梦”,我们希望“同心谷”成为彰显赣商时代精神的符号。
为何要建“同心谷”?意义又何在。
01
是传播传统文化、传承江右商帮精神的需要
“三日不见赣粮船, 市上就要闹粮荒。” 这是富庶之地江苏一带流传的民谣, 从这句民谣里可以看出江右商帮曾经的辉煌。
江右商帮形成于唐宋,兴盛于明清,衰落于明清末年,曾经遍布天下。
近填湖广、远走云贵川、渗透闽粤,纵横长三角、雄踞京城,造就出“无江(西)不成市”的辉煌。
赣商“一个包袱一把伞,跑到天下当老板”的民谚妇孺皆知。
而且江右商帮具有900多年历史,能够称雄中华工商业600多年。
其源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江右商帮文化,即:忠孝诚信、和气生财、团结互助、回报乡梓。
“万寿宫”则成为培育江右商帮文化的重要场所,成为传递江西商人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。
有了“万寿宫”这样一个共同议事,互帮互助的场所,赣商巧妙地借用品牌人物许真君,将江右商帮文化传递开来,让“万寿宫”扎根全国,让江右商帮名震中外。
这也反映出我们江西商人自古就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。
许真君西是西晋时期抚州南城人,官至旌阳令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
后辞官回乡治水患,灭瘟疫,造福乡里,被江西人尊为“福主”。
许真君作为净明教教主,倡导“孝、悌、忠、信”四字真言,成为江右商帮文化内核,成就了江右商帮共同遵从的“贾德”。
今天我们打造“同心谷”,就是汲取江右商帮的优秀文化元素,让江右商帮文化得以传承,发挥光大。
02
把握时代特征、促进赣商繁荣发展的需要
改革开放后,党的富民政策,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赣商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活跃在神州大地上,露出“江右商帮”复兴的态势。
赣商不仅在全国扎根,而且落户全球,随处可见赣商身影。
在首都北京,基本上卖肉食的、做铝合金的、做蛋糕的,都是江西人;
在雪域高原西藏,97%以上的文具市场,由进贤文港商人控制;在广东佛山,发达的装饰业为江西人所垄断。
还有鹰潭的眼镜、 景德镇的陶瓷、 资溪的面包、广丰的挖掘机,在全国乃至在世界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。
毋庸置疑,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,当代赣商精神与江右商帮文化是一脉相承的。
然而当代赣商精神又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,比如:放眼全球、志向远大、抱团协作、回报社会,等等。
精神的东西,是无形的,必须通过一定物质的、 有形的东西为载体,才可能让人们觉悟到,体察到。
今天,我们打造“同心谷",就是让赣商时代精神化无形成有形,让赣离时代精神通过“同心谷”在祖国大地扎下根。
相信通过大家精心建设、齐心呵护,必然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,结出最丰硕的果实。
进而实现“万寿宫”(江西会馆) 向“同心谷”(企业总部基地)跨越,形成赣商“古有万寿官,今有同心谷”的格局。
03
完善商会服务功能、提升赣商发展能力的需要
据研究表明,江右商帮是“蚂蚁经济",贩布、卖茶、挑货担,是江右商帮传统的经营模式。
在工业革命以前,蚂蚁经济发挥出灵活灵动的优势,可以在全国迅速全面铺开。
工业革命后,特别是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之后, “大象经济”从此活跃在中国的舞台,这也是江右商帮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迅速没落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据分析发现,一些赣商正在重复走江右商帮 “蚂蚁经济”道路。
规模不大、实力不够强、管理水平不高、增长方式粗放,由此便走入做不强、做不大、做不久的怪圈,真正成功的大企业家、大实业家,屈指可数。
小成即满,小富即安,保守自负,不能抱团发展,很难形成商业优势。
为此,商会组织的引领十分重要,“同心谷” 的建设作为完善商会服务功能、促进抱团发展、提升赣商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。
让商会不仅要做“亲情、友情、乡情”的工作,还要实现“以商养会”目标。
将“商情”因子植入商会之中,集服务功能于一身,不断提升商会的凝聚力、向心力和影响力,引领赣商冲破思想束缚,引领赣商实现抱团发展、科学发展。